-
-
论文研究 - 3,4-二羟基吡咯烷-2,5-二酮通过甲苯磺酸转化为马来酰亚胺的机理及DFT研究
... 令人惊讶地,在吡咯烷-2,5-二酮或马来酰亚胺支架上带有甲苯磺酰基的物质非常罕见。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当用TsCl / Et3N处理时,反式3,4-二羟基吡咯烷-2,5-二酮会消除TsOH分子,形成单甲苯磺酰氧基马来酰亚胺。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影响该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我们的结果表明,反式-3,4-二羟基吡咯烷-2,5-二酮的甲苯磺酸盐,无论是单甲苯磺酸酯还是二甲苯磺酸酯,在热力学上都是不稳定的,并且可能自发转化为马来酰亚胺。 该 ...
-
论文研究 - Bis(4,5-dihydro-1)的合成,Rietveld精制和DFT研究
... 4,5-二氢-1H-苯并[g]吲唑)银(I)六氟磷酸盐[Ag(N2H10C11)2] PF6已在甲醇中于环境温度下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和热分析表征, FTIR和1HNMR光谱,粉末衍射数据和DFT研究的Rietveld精制。 盐在三斜空间群P-1中结晶,其参数为:a = 7.776Å,b = 8.676Å,c = 9.226Å,α= 69.27°β= 89.86°,γ= 74.50°,V = 558.02Å3,Z =1 ...
-
论文研究 - 基于DFT的抖动信号生成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抖动信号生成方法,该方法不仅与输入信号无关,而且可以减小模数转换器(ADC)的量化误差。 本文还对三种典型抖动对ADC量化误差的典型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以突出提出的重建抖动信号的优势。 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与传统的典型抖动信号相比,基于DFT重建的抖动信号可以提高ADC的性能。
-
DFT法进行氢磷酸区域选择性的(2,2)-二氯(乙基)芳基膦与双(2,2)-二氯(乙基)芳基膦反应的理论研究
对于这项工作,我们选择了两个反应通过氢磷酸化反应生成(2,2)-二氯(乙基)芳基膦和双(2,2)-二氯(乙基)芳基膦化合物。 使用DFT方法在B3LYP /下计算总体和局部反应性参数,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过渡态,Fukui函数,局部柔软性,局部亲电性指数和亲核性指数,自然种群分析(NPA)和Mulliken(MK) 6-311 + G(d,p)等级。 已经确定了势能面的分析和反应机理的性质。 获得的各种结果表明,芳基膦的添加是区域特异性的。 苯基膦比硫代苯基膦更稳定。 理论结果与经验相符。
-
对6-氨基-2-甲基吡啶-3-碳腈的完整DFT,TD-DFT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6-氨基-2-甲基吡啶-3-甲腈染料的最佳几何结构和光物理性质。 使用时变密度泛函理论(TD-DFT)优化的最低单重态激发态几何。 根据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形状,使用DFT和TD-DFT方法计算了在气相和乙腈介质中的吸收光谱。 为了了解6-氨基-2-甲基吡啶-3-甲腈染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我们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了偶极矩(μ),电子极化率(α),第一超极化率(β0)和第二阶超极化率(γ)。 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6-311 ++ G(d)基集。
-
双(4,5-二氢-1)银(I)络合物盐的合成,结构表征和DFT研究
... 2] NO3(其中N2C11H10 = 4,5-二氢-1H-苯并[g]吲唑),并通过元素和热分析,IR和1HNMR光谱,单晶进行了表征X射线结构测定和DFT研究。 它的分子结构包括一个与两个4,5-二氢-1H-苯并[g]吲唑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的银中心,并产生阳离子配合物[Ag ... 2] +作为抗衡离子。 本体结构通过NH–O,CH–H,π,Ag ...π和Ag ... O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被固结,从而生成伪螺旋网络。 通过执行DFT计算研究了优化的结构,前沿分子轨道(HOMO和LUMO)和整体反应性描述符。
-
-
共掺杂TiO2-B作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DFT+U分析
采用多元胞组合法构建出钝化共掺杂TiO2-B模型,并引入共掺杂原子N+V和C+Cr,对其进行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分析。通过对Li+嵌入位点和迁移活化能的计算,确定了Li+低浓度下共掺杂模型中最稳定的嵌入位点,得出N+V和C+Cr共掺杂体系 ...
-
CH4在Fe(111)上解离的DFT研究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CH4在Fe(111)面上的解离。计算结果表明,在Fe(111)面上,CH4的第一步解离是反应的决速步,其活化能垒约为1.02eV,比Ni(111)面上CH4解离的活化能低0.34eV,说明CH4在Fe(111)面上更容易解离生成C。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可以预测,把Fe加入Ni晶体中形成的面心立方的Ni-Fe合金催化剂不能抑制C的形成,这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
Pt?Cu簇合金表面上H2O与CO吸附的DFT理论研究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簇模型,研究了H2O、CO在清洁及Cu置换后的Pt(111)簇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吸附物种的吸附能变化与Cu的位置有关。与Cu在其他位置的簇表面上的吸附相比,在Cu置换最外层中心位置的Pt(111)簇表面的吸附最稳定;在Cu置换次外层中心位置的Pt(111)簇(该簇具有最好的稳定性)上的吸附最不稳定。CO的吸附研究表明,最稳定吸附位是hcp位,与在纯Pt簇上的吸附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