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说明:TD-SCDMA系统采用时分双工(TDD)工作,基于同步CDMA、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多用户检测(MUD:Multi-User Detection)、Turbo编码技术、ODMA等新技术。TD-SCDMA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标准,已正式成为ITU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IMT-2000建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理论计算和计算机仿真两方面对TD-SCDMA系统与DCS1800系统间可能存在的干扰类型和干扰大小进行研究,给出了两系统共存时的干扰结论,并提出了减少干扰所需的规避措施。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移动通信标准,它采用了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结合了同步CDMA、智能天线技术、多用户检测(MUD)、Turbo编码以及ODMA(Orthogon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先进技术。该标准已经纳入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IMT-2000,显示了中国在通信领域的技术创新。
DCS1800(Digital Cellular System 1800)系统与GSM900系统相似,也被称作GSM1800,主要利用时分双工(TDD)模式,用于提升网络容量。在中国,DCS1800被分配的频段为1710~1755 MHz(上行)和1805~1850 MHz(下行)。TD-SCDMA则在1880~1920 MHz和2010~2025 MHz频段工作。由于这两个系统的下行频段相邻,因此在实际部署中,电磁兼容性(EMC)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移动通信系统间的干扰主要有五种类型: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带外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这些干扰可能源于频率资源的重叠、网络配置不当、发射机或接收机的非理想性能等。例如,发射机的带外辐射和接收机的邻信道选择性(ACS)是两个关键因素,影响着系统间的共存干扰。ACLR(相邻频道泄漏比)衡量发射机的邻频辐射特性,而接收机的阻塞性则反映其对带内干扰的容忍度。两者的组合效果通过ACIR(相邻信道干扰比)来评估。
在TD-SCDMA与DCS1800的共存场景下,四种干扰情况可能发生:DCS1800下行对TD-SCDMA上行的干扰、DCS1800下行对TD-SCDMA下行的干扰、TD-SCDMA上行对DCS1800下行的干扰以及TD-SCDMA下行对DCS1800下行的干扰。对于这些干扰的分析,通常采用确定性计算和Monte-Carlo静态仿真方法。
理论分析通常涉及计算两个系统间的频差、发射功率、接收功率、路径损耗、天线增益和隔离度等因素。例如,对于DCS1800基站对TD-SCDMA基站的干扰,可以先计算出DCS1800的ACLR,再结合TD-SCDMA的ACS,从而估算出干扰水平。接收端的干扰信号功率(I)可以通过发射信号功率(PTx)、发送天线增益(GTx)、路径损耗(Pathloss)、接收天线增益(GRx)、ACIR和额外隔离度(ΔL)的综合计算得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优化频率规划,确保足够的频率间隔;改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滤波器设计,提高选择性;使用空间分集、智能天线技术降低干扰影响;或者实施功率控制策略,限制不必要的发射功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地理隔离、时间调度和频率复用技术来减少干扰。
TD-SCDMA与DCS1800系统的电磁兼容研究对于保证两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来预测并控制潜在的干扰,以实现高效的频谱利用率和良好的通信质量。这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对实际网络部署提供了实践指导。
本源码包内暂不包含可直接显示的源代码文件,请下载源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