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ple magnification effects of Ce3+ ions on near-infrared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of Cr-doped LaAlO3
文件大小:
1481k
资源说明:Multiple magnification effects of Ce3+ ions on near-infrared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of Cr-doped LaAlO3
标题中提到的是“Multiple magnification effects of Ce3+ ions on near-infrared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of Cr-doped LaAlO3”,可以分解出两个主要的科学概念:一是“Cr-doped LaAlO3”,即铬离子掺杂的铝酸镧,这是一种材料体系;二是“near-infrared persistent luminescence”,指的是这种材料展现出的近红外长余辉现象。同时,强调了“Ce3+ ions”即铈离子在这一现象中起到了“Multiple magnification effects”,即多重增强作用。
描述中再次强调了上述概念,并指出通过固态反应合成的Ce3+/Cr3+共掺杂的LaAlO3作为一种近红外长余辉材料,相比只掺杂Cr3+的LaAlO3,其近红外余辉亮度提高了超过一个数量级。研究通过分析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光致发光激发(photoluminescence excitation)和热释光(Thermo-luminescence)光谱,以及余辉衰减行为,揭示了Ce3+离子到Cr3+离子的能量转移过程和由Ce3+离子掺杂所形成的额外高效的陷阱是提升近红外长余辉性能的原因。
从【部分内容】中,我们能读到关于研究的具体内容,比如在Ce3+/Cr3+共掺杂的LaAlO3中,实现了在约735nm波长(Cr3+: 2E→4A2跃迁)附近的近红外余辉的显著增强。研究者们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光谱特性,确定了长余辉性能的提升既来源于Ce3+到Cr3+的持续能量转移过程,也得益于Ce3+掺杂所产生的额外高效的陷阱。
进一步理解这段描述,我们可以得知,当Ce3+离子被掺入Cr3+掺杂的LaAlO3中时,它不仅通过持续的能量转移过程增强了近红外区的长余辉特性,还通过形成额外的高效率陷阱提升了材料的长余辉性能。这种材料性能的显著提升开辟了发展高效非磷酸盐基近红外长余辉磷光体的新途径。
在本研究的参考文献中,列举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例如D.Jia等人在2002年发表的关于CaAl2O4中Tb3+和Ce3+掺杂后的绿色磷光现象的研究,以及J.S.Kim等人在2004年关于一种单相全彩色Ba3MgSi2O8:Eu2+, Mn2+磷光体用于白光LED的研究等。这些工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综合上述信息,该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可以详细归纳为:
1. 材料体系:Ce3+/Cr3+共掺杂的LaAlO3,这是一种用于实现近红外长余辉的材料体系。
2. 长余辉现象:即物质在停止激发后,仍能够持续发光一段时间的特性,本研究中特指近红外区域的长余辉。
3. Ce3+离子作用:在LaAlO3中引入Ce3+离子,增强了Cr3+掺杂的LaAlO3的近红外长余辉亮度,提高了超过一个数量级。
4. 光谱分析:通过分析光致发光、光致发光激发和热释光光谱以及余辉衰减行为,探索了长余辉性能增强的原因。
5. 能量转移过程:Ce3+离子向Cr3+离子的能量转移过程对近红外长余辉特性有显著增强作用。
6. 高效陷阱:Ce3+掺杂产生的额外陷阱对改善长余辉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7. 新途径:该研究为发展高效非磷酸盐基近红外长余辉磷光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8. 光谱特性:所涉及的光谱特性分析方法为深入理解长余辉材料的微观物理过程提供了技术手段。
9. 研究进展:通过引用一系列的参考资料,展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人研究成果。
10. 未来应用:该研究有望推动长余辉材料在显示器件、生物成像、夜视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这项研究工作在光致发光和长余辉材料领域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对于理解和提高近红外长余辉磷光体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支持。
本源码包内暂不包含可直接显示的源代码文件,请下载源码包。